單片機與plc的區(qū)別
1.plc是建立在單片機之上的產品,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兩者不具有可比性。2.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tǒng),從微型、小型到中型、大型都可,PLC是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一個特例。
3.不同廠家的PLC有相同的工作原理,類似的功能和指標,有一定的互換性,質量有保證,編程軟件正朝標準化方向邁進。這正是PLC獲得廣泛應用的基礎。而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功能千差萬別,質量參差不齊,學習、使用和維護都很困難。
最后,從工程的角度,談談PLC與單片機系統(tǒng)的選用;
1.對單項工程或重復數極少的項目,采用PLC方案是明智、快捷的途徑,成功率高,可*性好,手尾少,但成本較高。
2.對于量大的配套項目,采用單片機系統(tǒng)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優(yōu)點,但這要有相當的研發(fā)力量和行業(yè)經驗才能使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地運行。最好的方法是單片機系統(tǒng)嵌入PLC的功能,這樣可大大簡化單片機系統(tǒng)的研制時間,性能得到保障,效益也就有保證。
PLC與單片機的區(qū)別
看到網友在討論PLC與單片機的區(qū)別,我也來瞎說幾句: PLC其實就是一套已經做好的單片幾(單片機范圍很廣的喔)系統(tǒng).
PLC的梯形圖你可以理解成是與匯編等計算器語言一樣是一種編程語言,只是使用范圍不同!而且通常做法是由PLC軟件把你的梯形圖轉換成C或匯編語言(由PLC所使用的CPU決定),然后利用匯編或C編譯系統(tǒng)編譯成機器碼!PLC運行的只是幾器碼而已.梯形圖只是讓使用者更加容易使用而已.
同樣MCS-51單片機當然也可以用于PLC制作,只是8位CPU在一些高級應用如: 大量運算(包括浮點運算),嵌入式系統(tǒng)(現(xiàn)在UCOS也能移植到MCS-51)等,有些力不從心而已.我公司在使用的一套工業(yè)系統(tǒng)就是使用MCS-51單片機做的,不過加上DSP而已,已經能滿足我們要求(我們設備速度較慢,而且邏輯控制為主,但是點數不少喔,128點I/O呢!!),而且同樣使用梯形圖編程,我們在把我們的梯形圖轉化為C51再利用KEIL的C51進行編譯.你沒有注意到不用型號的PLC會選用不同的CPU嗎!!
當然也可以用單片機直接開發(fā)控制系統(tǒng),但是對開發(fā)者要求相當高(不是一般水平可以勝任的),開發(fā)周期長,成本高(對于一些大型一點的體統(tǒng)你需要做實驗,印刷電路板就需要一筆相當的費用,你可以說你用仿真器,用實驗板來開發(fā),但是我要告訴你,那樣做你只是驗證了硬件與軟件的可行性,并不代表可以用在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因為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對抗干擾的要求非常高,穩(wěn)定第一,而不是性能第一,所以你的電路板設計必須不斷實驗,改進).當你解決了上述問題,你就發(fā)現(xiàn)你已經做了一臺PLC了,當然如果需要別人能容易使用你還需要一套使用軟件,這樣你可以不需要把你的電路告訴別人(你也不可能告訴別人).
許多人覺得PLC很神秘,其實PLC是很簡單的,其內部的CPU除了速度快之外,其他功能還不如普通的單片機。通常PLC采用16位或32位的CPU,帶1或2個的串行通道與外界通訊,內部有一個定時器即可,若要提高可靠性再加一個看家狗定時器足夠。
PLC的關鍵技術在于其內部固化了一個能解釋梯形圖語言的程序及輔助通訊程序,梯形圖語言的解釋程序的效率決定了PLC的性能,通訊程序決定了PLC與外界交換信息的難易。對于簡單的應用,通常以獨立控制器的方式運作,不需與外界交換信息,只需內部固化有能解釋梯形圖語言的程序即可。實際上,設計PLC的主要工作就是開發(fā)解釋梯形圖語言的程序。
PLC的功能
PLC 經過多年在工業(yè)領域的運用后, 按其功能, 它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處理:PLC是具有微處理器的一種智能電子產品, 它具有數值運算、數據比較、數制轉換、以及數據傳輸通信等功能。
(2)邏輯控制:PLC具有邏輯運算功能, 可實現(xiàn)多種通斷控制。
(3)定時控制:由于PLC為用戶提供了很多計時器, 且時間設定值可由用戶程序設定修改, 所以有很強的定時功能。
(4)計數功能:同時PLC 為用戶提供了很多的計數器, 也可通過軟件進行計數值的設定。
(5)順序控制:可依據生產加工過程, 實現(xiàn)定位輸出、順序啟動等控制。
(6)通信聯(lián)網:可以對調節(jié)器、變頻器等實現(xiàn)遠程控制。也可與其它PLC或計算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通信, 構成“ 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的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
PLC控制與繼電器控制相比較
(1)邏輯控制
繼電器控制是利用各電器件機械觸點的串、并聯(lián)組合成邏輯控制。采用硬線連接, 連線多而復雜, 對今后的邏輯修改、增加功能很困難。而PLC中邏輯控制是以程序的方式存儲在內存當中, 改變程序, 便可改變邏輯。連線少、體積小、方便可靠。
(2)控制速度
依靠機械觸點的吸合動作來完成控制的繼電器控制系統(tǒng), 工作頻率低, 工作速度慢。而PLC由于采用程序指令控制半導體電路來實現(xiàn)控制, 穩(wěn)定、可靠, 運行速度大大提高了。
(3)順序控制
繼電器控制是利用時間繼電器的滯后動作來完成時間上的順序控制。時間繼電器內部的機械結構易受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 造成定時的精度不高。在PLC內部 是由半導體電路組成的定時器以及由晶體振蕩器產生的時鐘脈沖計時, 定時精度高。使用者根據需要, 定時值在程序中便可設置, 靈活性大, 定時時間不受環(huán)境影響。
(4)靈活性可擴展性
繼電器系統(tǒng)安裝后, 受電器設備觸點數目的有限性和連線復雜等原因的影響, 系統(tǒng)在今后的靈活性、擴展性很差。而??比具有專用的翰人和輸出模塊, 理論上連接可以無窮多。連線少, 靈活性可擴展性好。
(5)計數功能
繼電器控制可實現(xiàn)邏輯功能, 但不具備計數的功能。PLC內部有特定的計數器, 可實現(xiàn)對生產設備的步進控制。
(6)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繼電器控制使用大量的機械觸點, 觸點在開閉時會產生電弧, 造成損傷并伴有機械磨損, 使用壽命短, 運行可靠性差, 不易維護。而PLC采用微電子技術, 內部的開關動作均由無觸點的半導體電路來完成。體積小, 壽命長, 可靠性高, 并且能夠隨時顯示給操作人員, 及時監(jiān)視控制程序的執(zhí)行狀況, 為現(xiàn)場調試和維護提供便利。
PLC控制與單片機控制的區(qū)別
(1) PLC是建立在單片機之上的產品,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2) 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tǒng),從微型、小型到中型、大型都可,PLC是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一個特例。
(3) 不同廠家的PLC有相同的工作原理,類似的功能和指標,有一定的互換性,質量有保證,編程軟件正朝標準化方向邁進。這正是PLC獲得廣泛應用的基礎。而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功能千差萬別,質量參差不齊,學習、使用和維護都很困難。
最后,從工程的角度,談談PLC與單片機系統(tǒng)的選用:
(1) 對單項工程或重復數極少的項目,采用PLC方案是明智、快捷的途徑,成功率高,可靠性好,手尾少,但成本較高。
(2)對于量大的配套項目,采用單片機系統(tǒng)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優(yōu)點,但這要有相當的研發(fā)力量和行業(yè)經驗才能使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地運行。最好的方法是單片機系統(tǒng)嵌入PLC的功能。

編輯:admin 最后修改時間: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