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放電原理詳解
大家都知道,在電容器長時間不適用的情況下是需要對其進行放電的。然而電容器放電原理是怎樣的呢?很多人對這個問題表示不解,接下來就來深入分析一下電容器放電原理,希望一下的常識能夠讓大家對電容器的放電原理有更深刻的了解。
電容是一種以電場形式儲存能量的無源器件。在有需要的時候,電容能夠把儲存的能量釋出至電路。電容由兩塊導電的平行板構成,在板之間填充上絕緣物質或介電物質。當電容連接到一電源是直流電(DC)的電路時,在特定的情況下,有兩個過程會發(fā)生,分別是電容的 “充電” 和 “放電”。
若電容與直流電源相接,電路中有電流流通。兩塊板會分別獲得數(shù)量相等的相反電荷,此時電容正在充電,其兩端的電位差vc逐漸增大。一旦電容兩端電壓vc增大至與電源電壓V相等時,vc = V,電容充電完畢,電路中再沒有電流流動,而電容的充電過程完成。由于電容充電過程完成后,就沒有電流流過電容器,所以在直流電路中,電容可等效為開路或R =∞,電容上的電壓vc不能突變。
當切斷電容和電源的連接后,電容通過電阻RD進行放電,兩塊板之間的電壓將會逐漸下降為零。電容值或電阻值愈小,時間常數(shù)也愈小,電容的充電和放電速度就愈快,反之亦然。電容幾乎存在于所有電子電路中,它可以作為“快速電池”使用。如在照相機的閃光燈中,電容作為儲能元件,在閃光的瞬間快速釋放能量。
電容器放電原理其實與充電原理都是有一定關聯(lián)的。通過以上的分析,相比對于電容的充放電原理都有所了解了,那么不妨可以根據(jù)這些常識做好對電容器的保養(yǎng)措施,延長使用壽命。

編輯:admin 最后修改時間: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