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好用的32位MCU-靈動微

MCU是英文Micro Controller Unit的簡稱,中文是微控制器。MCU一般分為4位、8位、16位和32位,廣泛運用在工業(yè)控制、醫(yī)療設備、遠程控制、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玩具和嵌入式系統(tǒng)中。如同每臺電腦都有一個作為大腦的CPU運行其中,每一個電子產品也都有一個或者數個MCU在默默運行,擔負著控制、運算、信號轉換及處理、通信等工作。它是含有獨立的處理器、內存、非揮發(fā)性存儲、各種模擬模塊和I/O器件的小型系統(tǒng),或稱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tǒng)。用了它,可以減小系統(tǒng)的尺寸和功耗,降低設備的成本。
IC insights報告指出,2019年MCU營收較2018年預計下降5.8%至165億美元,全球MCU單位出貨量從2018年的281億顆下降至269億顆。估計到2020年,MCU市場在經歷過2019年的衰退后,將出現適度反彈,市場展望2020年MCU營收將增長3.2%至171億美元,預期出貨量將成長超過7%,其中,汽車應用仍然是MCU產品最大的終端用戶市場,預計汽車MCU銷售額將在2020年上升1%至接近65億美元。
MCU經過不斷地研究和發(fā)展,歷經了從4位、8位、16位到現在32位的發(fā)展歷史。自1971年英特爾首顆4位微控制器面世以來,到目前為止4位MCU基本已退出歷史舞臺;8位MCU自1976年推出后長期處在主流地位,幾乎占據全球MCU市場近一半的銷售額,其低成本的優(yōu)勢在小家電、電子玩具和低端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廣為應用;16位MCU自1983年推出后,一直在下探至8位價格和上探至32位性能中努力,但由于其定位尷尬已基本退出市場;32位MCU主要面向高端應用,其優(yōu)勢為強大的處理能力,多應用在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高端領域。
國內做MCU的廠商數量不少于兩百家。這些MCU設計公司中,按照內核來分,有的以做8051(英特爾公司于1981年制造的一種8位元的單芯片微控制器)為主,有的基于8位或者16位PIC(Microchip推出的RISC內核)為主,有的基于Arm內核或RISC-V內核為核心開發(fā)定制化的MCU;存儲模塊方面有的以做OTP(One Time Programmable)為主,有的以Flash(閃存)為主。
8位內核及OTP存儲以極低成本的優(yōu)勢,占據了國產小家電等各類電子產品市場,參與者中穎電子(SinoWealth,300327)、宏晶科技(STCMCU)等。
32位Arm內核及Flash存儲以高性能、低功耗及靈活存儲方式占據了其他大部分的消費類電子、工業(yè)控制以及面向市場更廣闊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市場。而隨著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制造業(yè)不斷升級,同時應用復雜度的提高以及對安全性的日益關注,使32位MCU產品日益成為市場的熱點。如今,中國本土32位MCU供應商中,兆易創(chuàng)新(GigaDevice,境外合資,上市企業(yè),603986)、靈動微(MindMotion,本土民營企業(yè))、華大半導體(HDSC,國有企業(yè))是眾多玩家中最具實力的企業(yè)。
兆易創(chuàng)新以閃存芯片起家,2013年開始進入32位MCU市場,如今已經形成“Flash+MCU+Sensor”的三輪驅動的產品架構,MCU營收占比14%(2019年數據);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yè)而組建的專業(yè)半導體子集團,覆蓋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及應用全產業(yè)鏈,設計領域形成MCU、功率半導體(電源IC+功率器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等幾大類產品;而靈動微則是一家專注于提供通用MCU產品與專用應用方案服務相結合的公司。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靈動微,去了解靈動微的靈和動。
靈動微成立于2011年3月,至今已經成功完成100多顆芯片的設計及推廣,目前已批量供貨的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的產品包括: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的MM32F系列、針對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的 MM32L系列、具有多種無線連接功能的MM32W系列、電機及電源專用的 MM32SPIN 系列、以及超精簡型的MM32P系列等,200多個型號,累計交付近億顆,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工業(yè)、電機、家電、醫(yī)療、消費玩具、手機平板周邊、顯示及交互等領域,每年都有數千萬件配備了靈動微電子MM32 MCU的優(yōu)秀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

靈動微MM32 MCU產品路線圖
2019年公司MCU產品進入以小米為代表的多家國內外一線品牌,在大客戶的支持下,公司取得跨越式的增長,營收突破1億元。在中國Arm Cortex-M MCU市場中,市占率在本土品牌中名列前茅,但總體而言,和國外巨頭意法半導體(STM)與恩智浦半導體(NXP)還有很大的差距。
靈動微成立時,我國本土的MCU公司還主要聚焦在8位MCU產品上,32位產品相對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市場上的32位產品清一色的是外資品牌。早期,本土市場上大部分都以8位為主,從設計上而言,有很多廠商都以反向(Reverse)工程抄國際或者臺灣廠商某顆爆款居多,能夠自上而下定義設計出一顆產品的公司相對較少。市場銷售層面,內核PIC的居多,而51的爆款相對較少。國內MCU公司的同源性非常嚴重,而毛利率基本而言都相對較低。2008年之后,國際大廠在這個階段較多都開始轉入以Arm Cortex-M為內核的MCU推廣,國內設計公司接受度還不是太高,因此給諸多新興成立的公司帶來了機會。
2011年,靈動微成立初期以10人研發(fā)團隊,以定制服務為主,到2020年發(fā)展成為150多人的通用MCU產品公司,走過了非常不一樣的歷程。2016年11月,靈動微的MCU獲得工業(yè)與信息化產業(yè)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頒發(fā)的“最具潛質產品獎”;2018年4月,靈動微自主研發(fā)的MM32 MCU產品榮獲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創(chuàng)新獎;到2019年底,累計銷量近一億顆。這些變化是靈動微電子在這9年中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拼搏的結果。
在談及為何轉型做品牌MCU時,靈動微董事長吳忠潔表示,公司以MCU設計定制服務起家,幫助公司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設計人員,但是設計服務的模式使得公司在市場上少了騰挪的空間,無法做大做強,形成核心競爭力;加上物聯網的興起,其碎片化的特性決定了未來將由細分應用來帶動周邊產業(yè)鏈的增長,將極大的帶動32位MCU迅速發(fā)展。于是毅然轉型做品牌MCU,但還是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化業(yè)務,堅持兩條腿走路策略,就是期望在物聯網時代取得更大的發(fā)展。目前MM32 MCU系列主要聚焦在IoT/低功耗、工業(yè)控制/高可靠應用、傳感器/MEMS應用、加密安全應用四個領域。而在2019年8月的“2019靈動MM32協(xié)作大會”上,靈動微MCU事業(yè)部總經理婁方超也指出,白色家電的智能化、新能源車市場、電機產品等細分行業(yè)市場以及新興領域的增長推動了MCU市場的起量。MM32 MCU將提供更專業(yè)、更系統(tǒng)的供應鏈保障體系,滿足客戶新品上市的需求。
從“本土”出發(fā),服務“本土”客戶,是靈動微取得成功的核心。吳忠潔一直強調公司的“本土”特色,靈動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全面完整的本土化公司:
一是創(chuàng)業(yè)核心團隊完全來自于本土高校培養(yǎng)。當前海歸創(chuàng)業(yè)團隊或者海外生活工作經歷的從業(yè)者相對比較多,靈動微的特殊本土土鱉現象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界里非常少見的。靈動微的本土核心創(chuàng)始團隊的經歷就確定了靈動微是一家接地氣,以務實風格著稱的高科技公司。這樣的理念和風格與本土的方案公司、系統(tǒng)公司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與粘性,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產品的導入與上量。
二是全面采用本土資金。公司融資的資本都來自本土,如長江小米基金、聚源資本、大唐電信等,沒有一例資本來自于海外。公司從治理結構上,從股東層面上,從利益分配上,都以本土為重。在未來物聯網以及信息沖突中,靈動微可以很好的避免這類問題的發(fā)生,能夠全方位的構建本土安全的物聯網系統(tǒng)。
三是努力培養(yǎng)本土中層核心人才,避免了人才的空心化和脫層。半導體的產業(yè)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的產物,管理與人才一定是國際范圍里尋求合作。靈動微也不例外的在海外成立研發(fā)中心,尋找國際頂尖人才,在管理上和技術上提升靈動的水平;但是靈動微在本土中層團隊的培養(yǎng)上下足了功夫,努力尋找并培養(yǎng)本土優(yōu)秀人才,為國內半導體以及MCU培養(yǎng)和訓練人才。
四是吸納本土客戶的需求、建議和意見,定義出適合本土應用的MCU。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終端客戶緊密溝通,通過靈活的商業(yè)模式提供產品及定制化服務。靈動微從來不做閉門造車的事情,任何產品的定義與研發(fā)都是與市場密切相結合,規(guī)劃市場的當前需求,籌劃市場未來需求,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資源整合與配比,更大限度的提高現金流的流轉率。
五是積極拓展本土產業(yè)鏈合作機制。與產業(yè)鏈伙伴保持緊密合作,靈動微攜手晶圓代工公司華虹宏力、封測代工公司通富微電,基于各自的技術實力和行業(yè)優(yōu)勢,優(yōu)勢互補、各展所長,共同助力MCU主控芯片的國產化產業(yè)鏈發(fā)展。靈動微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保證了MCU整個產業(yè)鏈的國產化配合,在關鍵時候不會掉鏈子。
六是提供本土的技術支持。靈動微提供更貼心、更迅速、更接地氣的保姆式客戶服務,可以從軟件、生態(tài)、應用以及芯片研發(fā)中抽調技術人員全方位的支持客戶,迅速解決客戶問題,縮短客戶產品化及市場化的時間,讓客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回籠資金。
七是提供本土的完整生態(tài)體系。靈動微應當是當前為數不多的提供完整生態(tài)體系的公司。靈動微不僅從函數庫,而且從大量應用的軟件硬件開始,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態(tài)應用體系。與國內諸多借用或借鑒國際大廠的MCU同行不同,靈動微從一開始就不做“兼容性”產品,采用“最笨”的方法,從底層開始走了一條孤獨、高風險、高難度的路。孤獨在于,走這條路的本土公司不多;高風險在于靈動需要大量投資芯片以外的資源,需要更多的資金和人才,而成功與否未經可知;高難度在于,技術方面的難度和市場替換的不易,在沒有名聲、沒有可信度的一開始,客戶的接受度很低,靈動微的銷售與FAE等一線同事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推廣產品,所付出的艱辛難以想象。
吳忠潔強調,本土企業(yè)做MCU不能想著去拼價格。靈動微成立以來一直在PPS&PPA(Performance性能、Power功耗、Service服務、Partner伙伴、Price價格、Application應用)六個方面做努力。對于應用,靈動一直以來都不是在閉門造車,而是去調研市場的需求來提供對應的功能,目的是讓大家能夠把終端產品做出來賣起來。性能則是使產品能做得更好。價格是讓產品能做得更有競爭力。服務則是靈動區(qū)別于其他友商的一個重中之重的部分,即全方位的、立體的“保姆式”服務,并通過全面本土的服務來建立策略伙伴關系。
從靈動微成立9年以來的布局看,公司已經在應用文檔、庫函數及例程、解決方案、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仿真工具、評估板、燒錄工具等方面對整個MCU生態(tài)系統(tǒng)做了很好的完善,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芯片產品、到優(yōu)異算法方案直至整機開發(fā)的全產業(yè)鏈支持。如果不做長線,不扎根市場,其實沒必要在自身生態(tài)系統(tǒng)上進行龐大投資!靈動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市場的表現證明了,靈動微不是一個做短線、賺快錢的公司。

靈動微MM32 MCU生態(tài)系統(tǒng)
隨著汽車電子與物聯網設備需求的增長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實力玩家的入場,MCU市場競爭日臻白熱化,企業(yè)之間拉開角逐戰(zhàn),一場優(yōu)勝劣汰的行業(yè)大洗牌將上演。
因此,對產品的定義、產品的品質以及產品的豐富度而言,都顯得尤為重要。靈動微在產品定義上,下足了功夫,從應用出發(fā),讓公司擁有30多年豐富MCU應用經驗的首席科學家把關,讓每一個產品的定義以及產品的細節(jié)能夠考慮到終端產品的應用。讓每個細節(jié)綻放光彩,不僅方便方案工程師的使用,而且增加方案集成的效率,同時讓工程師輕松上手。靈動微同時啟動“大成”計劃,在產品規(guī)劃中,采取系列化、平臺化策略,逐步增加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在產品實現中,采取高品質高要求,完善設計及品質測試流程與標準,讓產品從消費類電子往工控家電要求方向發(fā)展,逐步過渡到汽車電子品質,最終滿足JEDEC最高品質要求,為MCU多個領域國產替代盡一份力;在產品應用方面,靈動微積極拓展完善產品的生態(tài)體系,讓方案工程師輕松上手,讓公司的MCU變得更好用,為智慧產業(yè)等未來產業(yè)的軟件工程師更方便的選型并迅速完善產品。
如需要了解更多靈動微產品,請聯系靈動微核心代理商-穎特新科技

編輯:zzy 最后修改時間:2022-06-01